兩月前,王先生突然左腳腫了,穿不進去鞋,到醫院檢查被確診為痛風,當時尿酸濃度有六七百(正常尿酸濃度是男性420umol/L以內,女性360umol/L以內),據了解到,王先生平時工作壓力大、應酬較多,對飲食毫無忌諱,海鮮、啤酒等高嘌呤食物來者不拒。
痛風發作的時候,王先生不能正常走路,痛不欲生,于是來我院腫瘤科進行治療,經過中西醫結合治療,王先生癥狀慢慢緩解,痛風石也逐漸消失。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會發現,身邊親友當中,出現高尿酸血癥甚至患有痛風性關節炎的人越來越多了,尤其是一些經常應酬、不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的人群,痛風的發病率很高,已經成為困擾人們生活的一種常見疾病。
今天,江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腫瘤科、風濕免疫科主任、中西醫結合副主任醫師嚴新給大家分享痛風的相關知識~
是一種單鈉尿酸鹽(MSU)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是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類代謝性疾病,屬代謝性風濕病范疇。
中西醫結合副主任醫師嚴新提醒!
痛風危害極大!
痛風不僅會引起關節炎急性和反復發作,還會引起尿路結石和尿酸性腎病,出現尿路梗阻或腎功能不全,發生率是血尿酸正常者的3倍。
此外,還可導致血壓增高,血糖升高,血脂升高,出現動脈粥樣硬化而發生冠心病和腦血管病等,在臨床表現為代謝紊亂綜合征。
上述表現可呈不同組合,即患者可表現為其中一種,也可同時存在或先后出現其中幾種,體現了本病的異質性。
痛風患者注意!
以下幾種行為跟痛風息息相關,一定要控制!
其發病多與過食高嘌呤飲食(海鮮、動物內臟、濃湯等)、飲酒、熬夜勞累、肥胖及劇烈運動等有關。
手、足等關節紅腫疼痛要重視!
很可能就是痛風的臨床表現~
首先是足趾、足背、踝、膝、腕、手背等關節紅腫疼痛,50%以上發生于第一跖趾關節。
疼痛呈撕裂樣、刀割樣或咬噬樣,難以忍受。
受累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紅腫,皮溫升高,觸痛明顯。
其次,皮下痛風石是長期血尿酸顯著升高未受控制的結果,常見的發生部位為耳廓、四肢關節周圍以及鷹嘴、跟腱、髕骨滑囊等處,外觀為皮下隆起的大小不一的黃白色贅生物,破潰后排出豆腐渣樣白色粉狀或糊狀物,瘡口不易愈合,部分則堅硬如石。
尿酸高,長期控制不住,要注意!
最先受累內臟為腎臟,多見反復的泌尿系結石、腎功能異常、低鉀血癥,重者可出現腎臟損傷、尿毒癥等。
另外,其可合并出現高血壓、高糖尿、高脂血典型的“四高”表現,即代謝紊亂綜合征,并可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繼而發生冠心病和腦血管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