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mentname
NEXT
PREV

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科普 - 中醫養生保健 - 正文

中醫養生保健

【節氣養生】今日夏至,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要來了,這些養生知識趕緊收藏~

文章作者: 時間:2023-06-21 點擊數:

圖片
夏至

盛夏伊始


俗話說“夏至欲宜節,冬至欲宜絕”。因為二至為陰陽消長之際,最宜將護調攝,保養精氣,稍有不慎,不是損陰,即是傷陽。


夏至之時,陽氣增長到了極致,是陽氣最旺陰氣初生的時節,養生要注意保護陽氣,著眼于養“長”。


圖片
夏至睡眠——晚睡早起加午睡


夏至起居要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宜晚睡早起,盡量保持每天有7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


午睡是夏季養生保健的重要方法,既能補償夜間睡眠的不足,又能順應人體生理特點的養護需要。


午睡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30~60分鐘為宜。


需要注意的是,夏天無論多熱,都不可以袒露在外,可在腹部蓋上毛巾被,以免受寒。


圖片
夏至飲食——多酸多咸少油膩


夏至時心氣旺而肝腎弱,酸、咸之味可以補益肝腎,滋肝腎之陰。


同時酸味食物具有收斂的作用,可固表止汗、收斂心氣,如山楂、烏梅、番茄、檸檬、柑橘等。


而夏至人出汗較多,身體里的鹽分會隨著汗液一起排出體外,吃些咸味的食物,可以補充身體流失的鹽分,如海帶、紫菜、蝦等。


此外,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肥甘厚味,多吃點綠豆、薏苡仁、小米、鴨肉等清補食物,可以避免苦夏。


圖片
夏至起居——注意通風遠潮濕


夏日炎熱,腠理開泄,易受風寒濕邪侵襲,睡眠時不宜電扇送風,使用空調時室內外溫差不宜超過7℃,更不宜夜晚露宿于外。


要堅持每日溫水洗澡,使皮膚清潔涼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因為溫水沖澡時的水壓及機械按摩作用,可消除疲勞,改善睡眠,增強抵抗力。


圖片
夏至運動——和緩舒適量要小


夏至陽氣最旺,陰氣初始。


適度運動可以順應陽氣的向上升發,使之不受阻礙,助人體氣血通暢。


如果運動太過,汗出過多,反而會耗散陽氣,同時也損耗陰氣,不利于對初生陰氣的養護。


所以,夏至時節的運動很有講究。


運動時間以清晨或傍晚較涼爽時為宜,運動方式以散步、慢跑、太極拳為好,不宜劇烈活動。


運動量和運動頻率都應該比春秋季少一點。


圖片
夏至

保健小妙招
圖片
泡腳除濕

古人云“長夏多生濕病”。

夏至節氣,可在每天睡前1小時,用熱水泡腳20分鐘,使身體微微汗出。

這樣可以很好地刺激足部經絡,起到健脾祛濕、通經利水、緩解疲勞的作用。

圖片
艾灸補陽

夏至體內陰陽氣皆少,處于“外熱內寒”之時,是扶陽祛寒的最佳時機。

可以通過艾灸任督兩脈的方法,生發陽氣,調養氣血,補充人體元氣。

取督脈:大椎、至陽、命門;任脈:膻中、關元、神闕、巨闕穴艾灸。每個穴位艾灸20~30分鐘。

在施灸前,喝淡鹽溫水,防止在施灸過程中汗流過多,而引起虛脫。灸完后閉上眼睛靜休15分鐘,平復氣血。

圖片
按摩養心

點按極泉穴

定位:上臂外展,在腋窩正中,動脈搏動處。

手法:以拇指指尖點按極泉穴2~3分鐘,以微感脹痛為宜。

功效:極泉穴屬手少陰心經,經常按摩此穴,能起到溫通心陽的作用,也可促進新陳代謝。

揉按期門穴

取穴:坐位或者仰臥位,自乳頭垂直向下摸兩個肋間隙,按壓有酸脹感,即為此穴。

手法:用雙手拇指按揉期門穴36次,力度適中。

功效:期門穴是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主要穴道之,經常按摩此穴,可疏肝理氣、排毒解熱。


圖片

夏至食養藥膳推薦




傳統二十四節氣
   夏季炎熱,人們喜歡飲食生冷以消暑降溫。豈不知夏應火,「火明則空」,夏季人的陽氣浮于外而內空。飲食生冷,就如同往燒紅的鐵鍋中潑入冷水,寒氣入血化為邪氣。青少年陽氣足時,邪氣為陽氣壓制潛藏體內,待人進入中老年正氣衰弱時發作,所以中老年諸病皆為年輕時埋下的禍根。另外生冷多味甜入脾胃,脾胃乃傷。故《脾胃論》云:「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也有「冬吃蘿卜夏吃姜」的民諺,可根據時間有別、“寒性熱吃”。例如溫熱性水果荔枝等,可在上午開水泡40秒鐘后食用。寒涼性水果,如西瓜等,若午時、下午心中煩熱,可吃加熱后的紅瓤西瓜(可微波爐加熱40~50秒)、西紅柿蘸少許椴樹蜜,煩熱消除即停,如此熱邪化為甘露,利益身心。若沒有心中煩熱,吃西瓜最佳時間點為酉初(下午5時),此時為陽氣轉為陰精,能量化為質量的關鍵節點,西瓜可助腎完成斂陽入腎。老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熱面可以發汗祛濕,涼面可以降溫祛火,加上面條簡單易做,是夏天首選食品。

益脾餅(北方)
原料大棗 5 克(以個大、飽滿者為佳)。雞內金(炒)5 克(以干燥、完整、個大、色黃者為佳)。干姜 3 克(以四川、廣東、廣西、湖北、貴州、福建產地者為佳)。面粉200克。南瓜 25 克,雞蛋 1 枚。木糖醇適量。

做法:
1)大棗放入鍋內,加水適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 小時,棄去棗核,留水及棗肉。
2)南瓜去皮蒸熟,制成瓜茸。
3)雞內金、干姜打粉,同棗肉搗如泥,拌入大棗水、南瓜茸、雞蛋、木糖醇及面粉,和成面團。
4)分成 8 個小餅,常規烘焙至焦黃酥脆,當點心食用??谖短鹣?。


功效: 健脾益氣,開胃消食。
    益脾餅源自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具有健脾益氣,開胃消食之效,炒雞內金可健脾消食,加上少量溫中散寒化飲之干姜使其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效果更佳,大棗一方面可以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另一方面可以使藥膳的色味更佳,作為五谷之一的面粉亦有和中養胃之功。最終益脾餅可以起到緩補脾胃之氣,開胃消食之功。本藥膳適宜脾胃虛弱所致食欲不振,腹脹,便溏或腹瀉,神疲乏力等癥狀者,老幼皆宜。



黃杞香菇拌涼面(南方)
原料: 黃精 5 克(以河北、內蒙古、陜西產地者為佳)。枸杞子 6 克(以寧夏、甘肅產地者為佳)。面粉100克,香菇5克,芝麻醬、蔥絲、姜絲、蒜絲、醋、鹽、香油各適量。

做法
1)香菇洗凈,與黃精、枸杞子一起煮熟,取湯汁備用,香菇、黃精、枸杞子另盛備用。
2)面粉加黃精枸杞汁揉團,搟面或拉面成細條狀,放入燒開的湯汁鍋中,不停攪拌,煮 5 分鐘, 加入少許冷水,繼續攪拌,反復多次,關火撈出面條,放入涼水中。
3)將面條撈入碗中,加香菇、黃精、枸杞子,倒入芝麻醬攪拌,加入適量蔥絲、姜絲、蒜絲, 加入醋、鹽調味拌勻,淋入少許香油。
4)將適量面湯澆入碗中調勻即可食用??谖断滔?。
 
功效 補氣養陰,清火生津。
    黃杞香菇拌涼面可以益氣解暑,清熱養陰,黃精補氣養陰、滋腎潤肺,防止夏天氣陰兩傷,再加上枸杞子可以滋陰補腎,補肝明目。夏天汗多不止,白天為甚,口渴煩熱,體倦嗜臥者可多食用。脾胃虛寒不耐受涼面、氣機上逆、胃有寒濕者少食。



蝦仁拌芹菜
原料 :蝦仁100克,芹菜300克,鹽、味精少許。

做法
1)芹菜洗凈,切成1厘米長的段,放沸水中燙至斷生撈出,放盤中;用少許水將鮮蝦仁煮熟。
2)把蝦仁連同煮蝦仁的水倒入盛有芹菜的盤內,加入味精、精鹽拌勻即可。

功效 :夏天人們出汗多,身體很容易發虛。蝦仁富含高蛋白,可以補身養氣,而且易于消化。夏季氣溫升高,老人的高血壓必須要注意預防。蝦仁中含有豐富的鎂,可以調節心臟活動,保護心腦血管。芹菜中富含芹菜素,可以擴張血管,平穩降壓。涼拌同食,清淡爽口,老幼皆宜。

老鴨湯
原料 老鴨半只,淮山半條,蓮子一把,枸杞少許,鹽適量。

做法

1)老鴨清洗干凈,砍成小塊,山藥去皮切段、蓮子清洗干凈。
2)湯鍋加水,加入鴨肉,煮開撇去浮沫。
3)加入山藥和蓮子,煮開后關小火煮50分鐘。
4)最后倒入枸杞,加入適量鹽煮開即可。

功效 :夏天適合吃鴨肉。很多人夏天體內有積熱,食欲不振。鴨肉性寒,可以消水腫、止熱痢,適合在夏季食用。鴨肉蛋白質豐富,夏天來碗老鴨湯,既可以去火,也能補身。

百合蓮子羹
原料 銀耳花 3朵,蓮子20克,干百合20克,冰糖100克,枸杞 10克,清水適量。

做法
1)把 銀耳 用溫水泡發約半小時后洗凈,剪去根部,用手撕成小片;蓮子、百合和 枸杞 也分別用溫水泡發。
2)把撕成小片的 銀耳 放入砂煲內,倒入足夠多的清水,開大火煮開后蓋上蓋子轉文火煲2個半小時(注意不要溢鍋,也可用高壓鍋來煮,排氣后用最小火再燜半個小時即可)。
3)待 銀耳 煮至濃稠后,放入冰糖攪拌均勻、然后倒入蓮子,蓋上鍋蓋小火煮半小時。
4)最后放入百合和 枸杞 再煮15分鐘左右即可熄火。

功效 :夏日心臟最脆弱。身體在夏天新陳代謝速度更快,心臟負荷大。暑熱逼人容易煩躁,易傷心血。所以,夏季最適合養心。蓮子芯的味道雖然比較苦,但可以清心火,是養心安神的佳品。百合既可以安神,也可以生津止渴,補養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