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三伏天過不好,就很容易生病,在人體內留下病根,比如中暑、心血管疾病等。那我們要怎樣才能健康地度過這個最長三伏天呢?許多人認為三伏天里最重要的是防暑,其實不然,三伏天養生關鍵要做到“三防一養”。
暑為夏季的主氣,為火熱之氣所化,獨發于夏季。中醫認為,夏季暑氣盛行,侵入人體常見腠理開而多汗,汗出過多導致體液減少,如果不及時補充津液,會出現高熱、煩躁、頭暈、頭痛、胃口不佳,甚至神志昏迷、血壓下降。中暑者多為高溫環境中工作的戶外工作者,身體素質較差或者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
戶外活動避免太陽直接暴曬,赤膊烈日下工作,容易灼傷皮膚,也容易中暑。中午12點到下午3點是最容易中暑的時間段,盡量減少外出。及時補水,少量多次,加強房間通風、降溫。
夏季不僅是防暑,防寒同樣重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面對炎炎夏日,人們有了空調、冰箱等“避暑神器”,吹空調納涼,吃冷飲無度,時間長了中氣內虛,風寒易趁虛侵襲導致疾病,以身熱頭痛、無汗惡寒、關節酸痛、胃腸不適、腹痛腹瀉等為主要癥狀,老人、兒童以及體質較弱的人群要尤為當心。
夏季飲食不應過度貪涼,要注意飲食的營養搭配,做到不挑食不偏食。無論是使用空調還是電扇,都應有所節制,溫度不應過低,最好將其控制在26度左右,而且不能直吹頭部。
今年夏季相比往年雨水偏多,濕氣較盛,身體容易被濕邪趁虛而入。加上平時吃東西的時候不太注意,愛吃肥甘厚膩的食物,過食生冷寒涼,容易造成脾失健運,最后導致濕氣內生。濕氣在體內滯留時間太久,往往會出現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皮炎濕疹、精神萎靡、四肢乏力,甚至誘發關節炎等健康問題。
保持居住環境干燥通風,在陰雨天要注意關閉門窗,天晴后及時開窗通風,室內濕度太大,可以使用空調除濕模式或除濕機以祛除濕氣;合理飲食,少吃多脂肪、熱量高的食物;外出時要攜帶雨具以防淋雨,出游時不要坐在陰冷潮濕的地方。
陽氣是我們身體健康的保證,更是我們身體充滿活力的源泉。歷代養生家都對陽氣非常的重視,認為機體陽氣充沛,才是健康又長壽的前提。夏季是陽氣升發的季節,此時人體內的陽氣最為旺盛,然而由于無節制地吃冷飲、吹空調,過度貪涼,也會傷到陽氣。
睡眠充足,避免熬夜,早睡早起;飲食以清淡為主,不要貪涼,多吃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夏季腸道感染病高發,注意飲食衛生,減少在外用餐;堅持體育鍛煉,有利于提高人體的免疫力,但是鍛煉要注意避開高溫時段,避免劇烈運動,老年人不妨選擇打八段錦。
【食材】赤小豆、薏米、冰糖、水適量。
【做法】薏仁米和赤小豆都是不易煮爛的食物,因此,熬粥最好提前浸泡兩到三個小時。浸泡過后,把赤小豆和薏仁米同時放進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熬煮一個小時左右。
【食材】綠豆、百合、冰糖、水適量。
【做法】綠豆提前浸泡備用,熬煮時放入綠豆百合燒開轉中火煮半小時,煮至綠豆開花加入適量冰糖煮兩分鐘即可。
【食材】淮山藥、蓮子、粳米、白糖、水適量。
【做法】蓮子、淮山藥、粳米洗凈浸透,蓮子去芯。鍋中放入蓮子、淮山藥、粳米,加入適量水,熬煮一個半小時,再加入白糖稍煮片刻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