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暑?
中暑又稱為“傷暑”“中熱”“冒暑”“痧證”等。是因夏季在高溫或烈日下勞作,或處于氣候炎熱濕悶的環境,暑熱或暑濕穢濁之邪卒中臟腑,熱閉心神,或熱盛津傷,引動肝風,或暑閉氣機,以高熱汗出或膚燥無汗,煩躁,口渴,神昏抽搐,或嘔惡腹痛,頭痛,為主要表現的時行熱性病。其特點為起病急驟,傳變迅速,最易耗氣傷津,且多閉竅動風之變。
診斷依據
1.在高溫環境下出現全身乏力,頭昏肢倦,胸悶惡心,口渴多汗等癥。如離開高溫環境,休息后可恢復正常,為先兆中暑。
2.面色潮紅,胸悶煩躁,皮膚干燥,呼吸急促,大量汗出,惡心嘔吐,面色蒼白,血壓下降,為輕度中暑。
3.上述癥狀持續不解,繼現汗閉高熱,頭痛嘔吐,神昏肢厥,或肢體痙攣抽搐等癥,為重癥中暑。
4.多有夏季暴曬或高溫環境下體力勞動、長途行走、田間作業史。年老、產婦、慢性體弱病員可在通風不良及過度疲勞、過量飲酒等情況下發生。
5.須與暑瘟、疫瘧、中風、食物中毒等鑒別。
中醫分型治療
1.陽暑
主癥:頭昏頭痛,心煩胸悶,口渴多飲,全身疲軟,汗多,發熱,面紅。舌紅苔黃,脈浮數。
治法:清暑益氣生津。
方藥:王氏清暑益氣湯加減,常用西洋參、石斛、麥冬、黃連、竹葉、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等。
加減:暑熱較甚,可加生石膏;夾有濕濁,舌苔呈白膩者,可去麥冬、知母,加廣藿香、草豆蔻等。
中成藥:仁丹、清暑益氣丸、生脈注射液等。
2.陰暑
主癥:精神衰憊,肢體困倦,頭昏嗜睡,胸悶不暢,多汗肢冷,微有畏寒,惡心欲吐,渴不欲飲。舌淡,苔薄膩,脈濡細。
治法:清暑化濕,疏風散寒。
方藥:新加香薷飲或藿香正氣散加減,常用銀花、香薷、連翹、扁豆花、厚樸、藿香等。
加減:兼脘腹脹痛者,可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氣止痛。
中成藥:藿香正氣(水)膠囊、十滴水、生脈注射液等。
3.暑厥
主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手足痙攣,高熱無汗,體若燔炭,煩躁不安,胸悶氣促,或小便失禁。舌紅,苔燥無津,脈細促。
治法:清熱祛暑,醒神開竅。
方藥:清營湯加減,常用水牛角、生地黃、麥冬、丹參、黃連、金銀花、連翹、竹葉心等。
加減:若寸脈大,舌干較甚者,可去黃連,以免苦燥傷陰;若熱陷心包而竅閉神昏者,可與安宮牛黃丸或至寶丹合用以清心開竅;若營熱動風而見痙厥抽搐者,可配用紫雪,或酌加羚羊角、鉤藤、地龍以息風止痙;若兼熱痰,可加竹瀝、天竺黃、川貝母等,清熱滌痰;營熱多系由氣分傳入,如氣分熱邪猶盛,可重用銀花、連翹、黃連,或更加石膏、知母、大青葉、板藍根、貫眾等,增強清熱解毒之力。
中成藥:安宮牛黃丸、清開靈注射液或醒腦靜注射液。
4.暑風
主癥:高熱神昏,手足抽搐,角弓反張,牙關緊閉,皮膚干燥,唇甲青紫。舌紅絳,脈細弦緊,或脈伏欲絕。
治法:清熱養陰息風。
方藥:羚角鉤藤湯加減,常用羚羊角、桑葉、川貝母、生地黃、鉤藤、菊花、白芍、生甘草、淡竹葉、茯神等。
加減:痰涎壅盛者加石菖蒲、膽星、郁金、鮮竹瀝;大便干結者加大黃、芒硝;高熱神昏抽搐者,可選用紫雪丹、安宮牛黃丸以清心開竅,鎮驚熄風。
中成藥:清開靈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生脈注射液等。
中醫外治治法
1.針刺療法
(1)陽暑:針刺大椎、風池、曲池、合谷等穴。
(2)陰暑:灸大椎、風池、曲池、合谷等穴。
(3)暑厥、暑風:針刺人中、合谷、承漿、十宣等穴。
(4)耳針法:針刺心、枕、交感、皮質下、腎上腺區域,亦可采用耳尖放血法。
2.刮痧治療 刮痧療法是應用邊緣鈍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在患者體表一定部位反復刮動,使局部皮下出現瘀斑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墒柰砝?,使臟腑穢濁之氣透達于外,促使周身氣血流暢,逐邪外出。
3.拿痧治療 對輕癥中暑的患者可采取提、拉、彈、撥等手法,對特定穴位及肌腱等進行拿痧治療。
西醫治療:治療的基本原則是降低核心體溫和防止臟器功能衰竭。
1.快速降溫是治療的基礎,可通過降低環境溫度、頭部降溫、冰帽、冰毯及冰袋等冷療法調節體溫。體外降溫無效時,可予體內降溫和藥物降溫。
2.監測:監測體溫變化、尿量監測、血氣分析、電解質及凝血功能等。
3.液體復蘇:盡快建立液體通路,低血壓患者應靜脈輸注生理鹽水或乳酸林格液恢復血容量,必要時靜脈滴注異丙腎上腺素。
4.昏迷患者應進行氣管內插管,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誤吸,若顱內壓增高,靜脈輸注甘露醇。
5.多器官衰竭患者應予對癥支持治療。如出現橫紋肌溶解,尿量至少保持為2ml/(kg ?h),尿pH>6.5。持續性無尿、物理降溫無效且體溫持續大于40°C、尿毒癥、高鉀血癥、嚴重感染、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或多臟器功能衰竭等情況,需血液凈化治療。DIC患者根據病情輸注新鮮冰凍血漿和血小板。
護理及評估
1.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神志、瞳孔、汗出、二便、舌脈及其他伴隨癥狀。
2.給藥護理:嚴格按醫囑用藥,中藥湯劑宜涼服,用藥后密切觀察療效及藥物不良反應。
3.飲食護理: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高熱量、高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多食清暑之品,如西瓜、百合湯、綠豆湯等,禁食生冷、辛辣、肥厚油膩之品,忌煙酒;重癥中暑不能進食者,遵醫囑予靜脈輸液進行營養支持,或鼻飼飲食,避免注入粗糙食物,以防鼻飼管堵塞;病情趨于穩定可逐漸增加瘦肉、雞蛋、魚肉等營養品。
4.情志護理:對煩躁、焦慮不安的患者進行安慰,講解本病知識,穩定情緒,使其積極主動配合治療與護理;治療護理時,應做到工作有條不紊,以緩解患者緊張情緒。
療效判定標準
1治愈:癥狀及體征消失,精神恢復。
2好轉: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體力未能完全恢復。
3未愈:癥狀無改善或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