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功能性腸病
功能性腸病是一組臨床表現為腹痛、腹部不適、排便習慣及大便性狀異常持續存在或間歇發作的非器質性、非感染性腸道病。功能性的腸病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其與免疫、心理情志因素、腸道感染以及腸動力等因素相關。根據羅馬III診斷標準,近6個月來出現腹痛、腹脹及排便習慣及大便性狀改變,且近3個月來癥狀持續發作。功能性腸病分為腸易激綜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痛、非特異性功能腸病?,F主要整理歸納腸易激綜合征的診療方案。
中醫分型治療:
1.脾虛濕阻證:大便不成形或解水樣便,腹部隱痛不適;勞累或受涼后發作或加重;神疲納呆,四肢倦??;舌淡,邊有齒痕,苔白膩;脈虛弱。治法:健脾益氣,化濕消滯。方選參苓白術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2.肝郁脾虛證:腹痛即瀉,瀉后痛減,與情緒相關;易怒暴躁,喜嘆氣;兩脅脹滿;泛惡納呆;脈弦細;舌淡胖,邊有齒痕。治法:抑肝扶脾。方選痛瀉要方(《丹溪心法》)加味。
3.脾腎陽虛證:晨起腹痛即瀉;腹部冷痛,得溫痛減;腰膝酸軟;形寒肢冷;不思飲食;舌淡胖,苔白滑;脈沉細。治法:溫補脾腎。方選:附子理中湯(《太平惠民合劑局方》)和四神丸(《內科摘要》)加減。
4.脾胃濕熱證:腹痛泄瀉;泄下急迫或不爽;肛門燒灼;,煩渴欲飲,胸悶不舒;口干口苦;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法:清熱利濕。主方:葛根芩連湯(《傷寒論》)加減
5.肝郁氣滯證:大便干結;腹痛腹脹;每于情志不暢時便秘加重;胸悶不舒,喜太息;噯氣頻作,心情不暢;脈弦。治法:疏肝理氣,行氣導滯。方選六磨湯(《證治準繩》)加減。
6.6.腸道燥熱證:大便硬結難下;舌紅,苔黃燥少津;少腹疼痛,按之脹痛;口干口臭;脈數。治法:瀉熱潤腸通便。方選麻子仁丸加減。
西醫治療:
藥物有調節胃腸道運動的藥物如:腸道選擇性鈣離子通道拮抗劑、胃腸道解痙劑、5-HT4受體激動劑、止瀉藥等,此外還有調節內臟感覺藥物、抗抑郁藥物、抗焦慮藥物及腸道菌群調節制劑,包括麗珠腸樂、米雅BM制劑、培菲康等,它們能抑制其它致病菌的生長,維持胃腸道的正常蠕動。
護理及評估
1.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忌過食辛辣醇酒及肥甘厚味。
2.注意保暖防寒,改善環境,適當外出和參加集體活動。
3.加強體育鍛煉,戒除煙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