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的定義: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賴以所養。脾胃同居中州,其功能特點主要集中于升與降。脾升則健,胃降則和。脾運化水谷精微充養一身,胃受納腐熟水谷五味,二者互為表里,升降相因,不但主持水谷的腐熟,精微的布化,而且是整個人體的氣機升降的樞紐。脾清陽上升,胃濁陰下降,則氣血生化有源,出入有序。脾胃之為病,則升降失常,生化乏源,臟腑失養,百病始生。
江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脾胃病科學科帶頭人甘淳教授領銜的診療團隊,依據脾胃病的臨床特點,結合多年的臨床實踐研究,制定了具有中醫治療特色且臨床療效顯著的功能性胃腸病和胃癌前病變2個亞??瓢l展方向,對脾胃病有著全省領先的理論和診療水平。秉承中西醫并重宗旨,在脾胃病的預防和診治方面,有著獨到的中醫特色治療方法。先后立項10余項關于脾胃病的省廳級課題。2020年被省衛健委評為江西省中醫專病區域診療中心。
該中心擁有日本奧林巴斯電子胃腸鏡、日本富士能電子胃腸鏡、中藥熏蒸床、結腸灌注透析治療機、溫熱電針綜合治療儀等多個先進的診療設備,胃腸病診治技術水平達到全省中醫系統領先水平,能夠獨立開展胃腸鏡、膠囊內鏡、無痛胃腸鏡檢查,以及內鏡下各種治療。目前已開展息肉切除、APC、EMR、ESD、內鏡取異物、止血、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治療等高精尖技術。年均開展內鏡相關檢查8000余人次,內鏡下相關治療1500余人次?,F代中醫診療新技術水平名列全省中醫系統前列,學科充分借助現代儀器設備開展現代中醫診療新技術8項,年均服務6000余人次。目前我科臨床中使用的中醫特色診療技術有耳穴壓豆、電中藥封包、熱敏灸、雷火灸、智能多功能治療儀、中藥灌腸、穴位注射、紅光治療儀、靜電敷貼、中藥穴位貼敷療法。
該中心人才梯隊完善,技術力量雄厚,硬件設施先進。由江西省名中醫甘淳主任中醫師領銜,洪焰副主任醫師、曾忠評副主任醫師、姚飛副主任中醫師帶領多名脾胃病專業醫師組成的醫療組,其中有高級職稱專家4名、碩士研究生導師1名,碩士研究生9名。目前承擔和協作多項國家、省、廳各級科研課題,并與國內多個大學及研究機構以學術訪問和進修的形式建立固定協作關系。
聯系電話:0791-88385236

甘淳教授簡介:
江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院長、主任中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西省名中醫、第六批全國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現任江西省中西醫結合消化系疾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消化身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副主任委員、江西省研究型醫院學會消化分會副主任委員、江西省研究型醫院學會中西醫結合脾胃肝膽分會副主任委員、江西省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江西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編委、國家中藥新藥臨床評審專家庫專家、江西省衛生系列高評委專家、江西省科技進步獎評審專家。參與了《世界中醫藥聯合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常見病中醫臨床實踐指南》以及《中華中醫藥學會團體標準項目-消化系統常見疾病中醫診療指南》起草。從事臨床、科研工作30余年,承擔多項省、廳級課題,獲南昌市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主編專著3部,發表論文30余篇;現主持省衛計委和省科技廳課題“胃癌癌前疾病中醫證型與基因多態性的相關性研究”;擅長治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潰瘍性結腸炎、腸易激綜合征、膽囊炎、膽石癥、慢性胰腺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臨床經驗豐富。